永远的丰碑

编者按:在喜迎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一系列活动,结合宜川县“德润丹州”家风建设活动,依托宜川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围绕弘扬红色家风,宜川县司法局干部张纪通过讲家事,说亲情,十分直观贴切的记叙他的爷爷革命历程,有据可查,可亲可点,特刊张纪同志“永远的丰碑“一文,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传承好优良家风,弘扬好红色家风,严格家教家风,修身正德,律己守廉,扎实推进家风文化,以文化人,文出宜川。

永远的丰碑

文\张纪

我的爷爷张志威,退伍后又名张仪,生于年2月,宜川县高柏史庄头村人。

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当时的宜川还属于国统区,怀有救国之心的爷爷在进步人士引领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延长县、宜川县秘密为党工作。年1月爷爷已成家育有三子,在我父亲(三儿子)满月回家探望后,便与家里中断联系。在后来的11年间,家里人只知道爷爷去外面干事去了,再无一点音讯。爷爷离家后,于年3月秘密参军,随后东渡黄河成为八路军师旅一名战士。随同于师长刘伯承元帅、旅长陈赓大将部队,在山西太岳地区(今山西省长治市)开展抗日战争,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经历了无数次的日军“大扫荡”。

在我爷爷自年参与抗日战争的6年里,他军事过硬,肯于吃苦,从一名八路军战士逐渐成长为八路军特务连连长。当时,八路军特务连主要承担侦察、警卫和保卫八路军总部任务。我姑姑回忆说,爷爷常说起他和朱德总指挥、彭德怀副总指挥在一块打仗。八路军特务连拉回来是盾牌,放出去是尖刀。可见爷爷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敏锐洞察能力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正是爷爷战绩显赫,成为优秀的八路军指战员。爷爷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始终遵循党指挥枪的信念,不怕牺牲、冲锋在前、能打胜仗、敢打硬仗。在抗战期间,在无数次的枪林弹雨中,在无数次的肉搏刺杀中,爷爷没受过大伤。从儿时起,我就很敬佩爷爷的有勇有谋、有胆有识。

据史料记载,年反“扫荡”抗日战争时期,师为保卫太岳抗日根据地,连续反击日军大规模“扫荡”的作战。穷凶极恶的日军采取“铁壁合围、捕捉奇袭”战法,多次奔袭八路军总部王家峪等地,进行反复清剿,掳掠烧杀,实行“三光”政策,施放毒剂,残害抗日根据地军民,日军企图消灭师旅主力;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也乘机进占八路军阵地,旅主力及时跳出日军合击圈。年10月,日伪军投入2万余人,以“铁滚式”新战法,对太岳地区反复清剿,妄图摧毁抗日根据地,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八路军太岳军区主力部队,以连为单位分散坚持内线游击战,团主力转入外线作战,采取内外线紧密配合的战法,粉碎日军扫荡。两个月,八路军作战次,毙伤日伪军余人。从年11月开始,旅参与了长达30个月的沁源围困战,采取麻雀战、狙击战、地雷战、伏击战和破击战,切断日军补给线,先后作战余次,取得了依靠人民围困敌寇的伟大胜利,沁源围困战是《论持久战》的伟大实践。旅是八路军最能打的部队,深为日军愤恨,打出了“专打三八六旅”的标语。爷爷的迅速进步,是与这样一支精锐部队的历练分不开的。电视剧《亮剑》中的李云龙也可以说是我爷爷的形象再现、精神再现。事实上,爷爷就在李云龙原型王近山所在的八路军旅,剧中情节再现了旅战斗的情景。

年抗战胜利后,爷爷率领连队归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个细节,我记忆特别深刻,儿时听到爷爷说他带着一连人从国民党里面起义到解放军。现在才理清,当年八路军正是国民革命军序列,不是起义,而是八路军正式归建。在抗战时期,八路军一方面要扛起打击日伪军的责任,还要面对和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抗战胜利后,这种摩擦愈加激烈,很快成为直接对抗。作为连长的爷爷和国民党军队的某连长同为国民革命军,也曾一致对外并肩战斗抗击日军。但此类关系在摩擦中也有分歧,就如李云龙和楚云飞关系一样,亦友亦敌,政见不同,战场上你死我活,你给我一梭子,我还你一炮弹。两个连队开始了抢占阵地的战斗,在一次战斗中,国民党连长子弹打穿了爷爷的左胳膊,也如同影片中的情节一样,他只是简单包扎后仍继续指挥战斗,忍痛率领部队将国民党一连人全部消灭,最后仅剩连长一人。小时候,我爷爷还绘声绘色的给我们讲述那个场景。在追击敌连长过程中,因左手受伤,只好将手枪夹在右腿膝盖窝位置,迅速填充子弹,最后将敌连长逼到一块地畔边,下面就是沟洼。爷爷骂对方:“你今天非死在我手里”,对方还口骂:“还不知道谁死在谁手里”;爷爷又骂他“我看你往哪里跑”;对方骂说“我跑你看”,等等。在对骂中,敌连长准备趁机逃跑时,被爷爷一枪击毙。医院手术取出子弹过程中,因缺少麻醉药,那挖骨钻心的疼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想起那场面就令人浑身心疼发抖。后爷爷升任解放军副营长,始终在一线作战,为解放山西,同国民党军进行了更加残酷的斗争。年春,山西成为人民解放军大规模歼敌的战场,爷爷参加了上党战役、同蒲战役、打运城、临汾、乡宁等战役。在年7月乡宁战役中,爷爷被炮弹击中,弹片穿透左腹,左腿面临截肢,当时有幸正遇上陕西籍一名军医念及乡党情份,给予保守治疗,保住了爷爷左腿。后来爷爷直至去世行走不便,子弹打穿过的胳膊也不能完全伸展。太原解放后,爷爷作为残疾军人住进了太原军人干部休养所。

这在外革命的11年间,爷爷无时无刻都在牵挂着家里的妻儿,担心他们的安危。因为宜川仍是国统区,不能与家人有任何书信往来,特别是在打运城、解放临汾战役中,几回回站在黄河东岸,隔河西望,对面就是自己的家却不能相见,那种对亲人的思念和牵挂化作无限的革命力量,激励爷爷更加奋发,期待早日结束战争与家人团聚。年10月全国解放后,我奶奶家里突然收到爷爷的来信,说他还活着,就在河东的山西太原,要回家探亲。消息传来,家里人才知道他这11年是在外面打仗,奶奶抱着三个儿子嚎啕大哭,倾刻间的宣泄,是太多的喜悦,连带生活不易的委屈。

那年临近春节,爷爷带着山西籍通讯员郭彦云回家来了。在村口下了马,爷爷拄着双拐往家里跑,经过一段下坡路,本来非常不方便的腿脚,陡然把爷爷绊倒,滚的一身黄土,奶奶迎面看到,这就是别离11年的老汉吗?这真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吗?这个时段,他大儿子正准备结婚,走时还在满月中的三儿子,完全认不得这是他父亲,孤儿寡母11年,因无劳力,家境破败。家中的四合院已是断壁残垣,吃饭都是问题。我的父亲(爷爷三儿子)在甘草上学,因缴不起口粮而停学。爷爷的回归,奶奶心情最是复杂。11年了,爷爷没给家里带回一分钱,走时好好的一个人成了残疾人,我奶奶死活再不让爷爷去部队了。看到家境的变化和现状,我爷爷前思后量、反复掂量,也再不忍心抛下他们,决定拖着残疾的身体留下来陪伴家人。今天,我们这些后辈说起爷爷的选择时,觉得如果当时回到部队,我们一大家子的处境一定会好。但仔细想想,谁又能体会奶奶在那11年间吃了怎样的苦?要拉扯三个儿子长大,在养育我父亲的月子里,奶奶干重体力活,致使子宫脱垂,留下终身病根。家里的农活,我大爷常给料理,就连没裹足的我老外婆,也是尽力给帮忙干农活。奶奶心里更是煎熬,日夜牵挂丈夫在哪里?是不是还活着?村里人劝我奶奶别等了,可奶奶再苦再累,还是坚持等待爷爷的消息。那年过完春节,陪同我爷爷的通讯员郭彦云在我家居住两个月后,回到部队办理了爷爷的退伍手续。

爷爷张志威奶奶王列凤合影

上世纪60年代,在落实退伍老红军优抚政策后,爷爷被评定为二级甲等残疾军人,享受到了国家的定补待遇,从年享受直至年去世,待遇从起初的每年几十元增加到每年元,医药费实行全报。老八路的故事也伴随着我们成长,爷爷杀过敌人、立过功,成为我们家族的骄傲。年12月,72岁的爷爷去世。从此,英雄的故事再无人提及,40多年来往事尘封、无人知晓。         

今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中,我作为政法队伍一名干警,前往宜川烈士陵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当看到爷爷情同手足的老战友、一起参加革命的杨盛荣烈士名字时,顿然勾沉起我对爷爷的亲切回忆。当前,我县又开展“德润丹州”家风建设活动,尤其是倡导红色家风,通过讲家事、说亲情,深入挖掘宜川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为革命作出贡献的事迹,往事又一次历历在目,爷爷的革命经历,就是最贴切的爱国主义教育、家风家教建设题材!这段时间,我有好多个夜晚失眠,有一种冲动使我拾掇记忆,给大家记叙、分享爷爷老八路的真实故事。由于时光流逝、档案缺失,我不能详尽爷爷的部队团连番号,具体情节都是反复问我的两个姑姑,追忆爷爷生前亲口叙述。我们没保留下爷爷的军功章,但他身上那一处处枪弹伤疤和身体终身残疾,就是他最宝贵的军功章!

黄河之畔,草木永生。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我伫立爷爷的坟前,看到的是一块永远的丰碑。在这丰碑的激荡下,我常常思索,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爷爷走上革命的道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答案我已找到,那就是爷爷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当年我们家日子过得还算不错,红砖青瓦四合院,衣食无忧,爷爷完全属于先进思想、志愿投身革命,怀着爱国之心,追随有识青年参加北上抗日革命洪流。在当时白色笼罩下的宜川,又能有几多这样的青年,敢冒着杀头颅的危险、敢将妻儿老小身家性命作为赌注,依然决然的投身革命?在抗日根据地,爷爷面对日军的围困扫荡、清剿,毫不退缩,越战越勇,照亮前行的是铁了心跟党走。

那么,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使爷爷如此执着地坚持革命?答案我也找到,那是爷爷不怕牺牲、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当年,八路军的装备待遇远不如国民党军队,官兵没有军饷,还随时面临挨饿受冻。爷爷曾给姑姑陈述,有一次作战中,部队三天三夜没吃没喝,爷爷作为连长以身作则,三天三夜没合一眼,让战士们轮流休息,自己给战士放哨。可就是这样的条件,锻造出的是钢铁般的意志。爷爷和无数革命先辈一样,具有这种舍小家为国家的胸怀,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精神和力量支撑。中国共产党打江山的英雄们、先烈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心中装的只有人民。

回到家乡的日子,爷爷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从没以自己是共和国老兵的特殊身份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条件。新社会,爷爷曾无数次被邀请,奔走在学校、机关单位,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家教家风教育方面的讲座,使红色精神得到良好传承。爷爷言传身教,十分注重对自己子女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培育,积极将二儿子送去参军。就从给我们几个孙子起的名字中,也能看出爷爷红色革命的情结深入骨髓,大孙子军子、二孙子军兵、三孙子红子(我本人),就连我大爸去世后,我大妈改嫁后生的娃娃也起名叫安军。那些年,爷爷的药费实行全报,那是不是我们一大家子吃药打针都可以记他名下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爷爷治家有角有棱,任何人都不能搞特殊,不能有私心,不要妄想沾他的所谓一点光!记得我七八岁那年,看见同龄娃娃穿着的背心,就很想要一个,没钱买,就打起爷爷的药费主意。盘算好多天,就硬着头皮给爷爷说,让我去公社给你领药费去,他肯定识破了,就坚决说,没有药费条据可以报销的。我清楚记得,我二爸圆场说让给我领一点,爷爷才给了我一张五块多钱的药费条据。我高兴的一路小跑到高柏公社,找到说普通话的知青把钱领出来,在供销社花两块钱给我买了一个蓝背心,回来把剩下的三块多钱给了爷爷。好珍贵的背心,我一穿就是好多年,那是和爷爷相处11年间,爷爷留给我唯一的物品。通过家风家教学习实践,我完全理解,毛主席在解放后,为什么不让子女和他一块吃饭,那是不让子女有一点特权思想。我的父亲担任村干部十多年,把公家事比家里事当真,从没有一点私心;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我父亲身为队长,把最差的牲口以及不能用的农具分给自己家,这不正是红色基因的延续吗?

爷爷虽没再回到部队,但一辈子都心系部队,情牵生活战斗过的那片热土。他的生死战友、同乡兄弟杨盛荣还在那里,评定杨盛荣为革命烈士,爷爷是唯一的见证人;两个人同在一个团,分别为二营、三营副营长,就是那晚,部队外出作战后,杨盛荣就再没回来。爷爷回乡后,壶口水南村人才知道杨盛荣为革命牺牲了。爷爷把掩埋杨盛荣烈士的具体位置告诉了他的家人,使得后来他家属很顺利的迎回了烈士遗骨。爷爷性情正直刚烈,心底善良,为人诚恳,姑姑提及一件很小的事情,那年跟随他的通讯员郭彦云在我家居住的两个月时间里,如果哪顿饭不合胃口,没让通讯员吃好,爷爷就表现出不高兴的情绪,这同时体现出爷爷爱战士如手足的高尚情怀。

清晨那一抹红,常能看到一位耄耋老人扶着拐杖,看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发呆:那些埋在异乡的英骨是否荣归故里?爷爷去世后,他的坟墓也朝着那个方向,永远守望那片红色的土地。这些天,我多次重归故里,在爷爷奶奶坟头的碑前悼念,碑面左右镌刻的两行对联:“打江山出生入死、创家业功绩无量”赫然在目,使我一次次潸然泪下,爷爷的英雄形象在我心目中永远矗立。

敬爱的无数革命先辈,是您们用鲜血染红党旗,是您们用生命为共和国奠基,是您们用奉献与牺牲为人民谋福祉。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之际,在党史学习教育和家风建设中,作为红色后代,我有责任有义务让这一部部革命故事鲜活起来,丰富我们宜川的党史,使其成为最好的素材和教科书,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住民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续写新的篇章。

年6月(作者单位:宜川县司法局)

附件:

宜川县高柏公社革命残疾军人登记表复印件:

登记表档案勘误:

1、爷爷、我二爸和我父亲的实际年龄都有误,我爷爷生于年2月;我二爸生于年4月;我父亲生于年11月。

2、我父亲(三儿子)的姓名为:张世云。

3、爷爷实际参加革命时间为年3月,和壶口乡水南村杨盛荣烈士,相约一起参加革命。

4、爷爷退伍时间为年3月。

5、爷爷职务在抗日战争期间为八路军连长,解放战争期间为解放军副营长。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zz/93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