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34458.html
博雅小学堂
给孩子受益终生的人文底色
有志于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全球视野世界公民的父母注意了,博雅小学堂app经典好课《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已经更新到第六季,也就是最终季了!
在最终季里,人类迎来了大航海之后的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今天的生活和世界息息相关的近代全球历史进程,将在这一季娓娓道来。
这档整整六季的音频节目,共集,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及历史系特聘教授——葛兆光,和梁文道联手策划,十几位新世代各领域专家学者,以中国的视角亲近世界,带着“中国人”自己的问题去探索世界,对跨越万年的全球历史进行0分钟以上的全景式解读。
在这档节目里,你将会彻底打破历史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里,发现当下生活的美妙伏笔。
点击看辣椒的世界史??
通过《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一张跨越万年的全球交流图谱将在你眼前展开。主要内容包括人类文明的共同起点;战争与移民;商品贸易与物质交换;宗教和信仰;疾病、气候与环境;大航海之后。
滑动看六季课程大纲↑
听过这档节目之后,你还将收获一套强大的重新理解人类文明的思考方法、一种洞察全球化世界的独到眼光,无数个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蝴蝶效应的有趣故事。
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如是推荐:
这档节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促进大家了解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你我他既是中国的文化圈里面一个成员,也是世界大文化圈的一个成员。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仅是拿中国对照外面,而是中国放在世界里面,是一个包含了大小圈子的事情。
我们生活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必然要成为世界公民。
这个暑假,还有什么比这样一档通往古往今来全球历史现场、呈现人类文明来龙去脉、破除单一立场偏见的节目,更值得好好聆听品位呢?
点击扫码免费试听??
大航海的开端,
要改口说郑和发现世界了吗?
文
朱明编辑丨林中歌
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音频来自博雅小学堂APP《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六季》
欢迎收听《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第六季,大航海之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这里是第一讲,全球化的端倪:欧洲人九万里梯航到东方。
这一讲的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历史系教授,朱明老师。
01
从一个城市说起
在印度西南部的沿海地区,有一座城市叫做古里,也被称作卡利卡特(Calicut),或者科泽科德(Kozhikod)。
如果你看过英国牛津博德利图书馆所藏的《塞尔登地图》(ThSldnMap),你就知道那是明代中国商人海上贸易经常去的最远的港口,好多好多中国的商品像丝绸啦瓷器啦,都运到这里然后再转到伊朗、中东甚至欧洲。所以,这个叫做“古里”的地方非常有名也非常重要。《塞尔登地图》但是,古里这个地方,东方人和西方人早就来过了。
这个地方和两位最著名的航海家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两位航海家分别来自东西方,而且相距将近一个世纪,但都曾到达这里,并且还都是在这里去世的。而他们与古里的关系却恰恰相反。
受古里欢迎的是第一位航海家——郑和,不受古里欢迎的是第二位航海家——达伽马。
两位航海家都看中了这里,说明这座港口城市本身就是个很成功的地方。为什么呢?
首先是因为这座城市位于印度西南部的马拉巴尔海岸,是有名的胡椒和生姜的产地,在中世纪,人们对这两种香料的需求量非常大,而古里就成了香料的重要出口地,甚至被誉为“香料之城”。这在我们第三季的节目里,已经有了详尽的介绍。其次,13世纪的时候,古里就被当作一个自由港进行建设,任何船只都可以来这里停泊,补给和贸易,尤其是往来的阿拉伯商人,都从中受益,这推动了古里的迅速发展,而且,它还处于印度洋世界中心的位置,成为东西方商人都特别青睐的地方。
02
郑和
郑和第一次来到古里,是在年,也就是中国的永乐三年。大家都知道,三宝太监郑和,出生在昆明一个世代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若干年前出土的他父亲的墓碑,说明他的父亲可能去麦加朝觐过,所以叫“马哈只”,据说回教徒能叫“哈只(Hajji)”。只有去过麦加朝圣的人才有资格。
他率领明朝官方的大船,一面宣扬天朝的国威,一面也带来了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当地进行贸易。有意思的是,古里的国王虽然是佛教徒,但是宰相是穆斯林,可能这也是为了更好地同往来阿拉伯商人打交道,当然,也可以看出穆斯林在古里的较高地位。而郑和的穆斯林身份,也使他很受古里国的信任。
所以,据说双方签订了贸易合同,约定了商品价格,成为长期贸易合作伙伴。远航的郑和和他的船队在古里补充了淡水和食物,他觉得,这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可以作为他的船队向西继续往阿拉伯和东非地区行进的基地。
他与古里国王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古里国王也派遣使者到明朝宫廷通好,献上珍贵的特产。两国的所谓朝贡关系由此建立起来。
明代书籍里的古里两年后,郑和再次下西洋来到古里时,还将明成祖朱棣封古里王的诏书和印章等赐给古里国王,并且还在古里立碑纪念,大意是说,这里接受帝王教化,人民生活都很好,立下石碑作为永远的纪念。
这一年,国王又派了使者去中国朝贡,甚至还献上了一条镶嵌有珍贵宝石和珍珠的黄金腰带,深得明成祖喜爱。此后,定期朝贡和往来成为古里和中国关系稳定的象征,明朝在这里宣扬了天朝的伟大,同时,两国也建立了商品贸易关系。
郑和同古里的关系非常密切,几乎每次下西洋都要经过这里。他最后一次来到这里是在年4月,这个时候,明朝中国的永乐皇帝已经去世了,继承他的宣洪熙皇帝只当了不到一年皇帝也死了,这时候是宣德皇帝。
已经62岁高龄的郑和由于操劳过度,在这处距离他出发的地方南京非常遥远的地方去世了。当然,距离他的家乡云南,直线距离倒是并不太远。
03达伽马
现在说另一个与古里有密切关系的航海家,这就是葡萄牙人达伽马(VascodaGama,约—),不过时间是在大半个世纪以后了。
达伽马出身贵族,不过他和郑和不一样,他家的传统是航海探险,他爸爸和他哥哥都善于航海,这是那个时代面向大西洋的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的特点。
年5月,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来到古里。
达伽马驶离里斯本
与郑和不一样,达伽马在与古里的统治者见面讨论贸易可能性的时候,立刻就起了冲突。
葡萄牙人跟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带来了丝绸、瓷器等很吸引人的珍贵商品,还有朝贡体系下中央王朝的分封诏书,这些都是很值钱的。葡萄牙人却没有带来什么,他们好不容易越过了好望角,希望能够大发横财,获得黄金和香料。这跟空手套白狼差不多。此外更重要的是,葡萄牙人作为天主教徒,和古里的穆斯林也格格不入。
这是达伽马和葡萄牙人首次越过好望角和进入印度洋,也是首次来到印度,对他们来说,一切都很新鲜,一切都很令人垂涎。
但是,古里的统治者扎莫林(Zamorin)就是没有给他们一点机会。扎莫林派出上千人的舰队强迫达伽马离开,达伽马没有办法,只好离开了这里。不久,他就返程回了里斯本。这次航行,足以让达伽马在葡萄牙名垂青史了,只是,他没有搞定印度这座最富裕的城市。
三年后,2年,达伽马再次来到了印度。只不过,这次来的时候他率领了20多艘军舰,准备用武力开疆拓土了。到古里时,相比于几年前,达伽马实力大增,他决定要报复。他炮轰了古里,还俘虏了一艘阿拉伯商船,并且残忍地烧死了船上的名乘客。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要建立葡萄牙人对印度西海岸的霸权,而古里就是最大的障碍,不拔除这个刺头,就不可能巩固葡萄牙在印度洋地区的利益。
葡萄牙人虽然有20多艘炮舰,但是他们需要盟友。
在古里南边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条件不那么好的城市,叫做科钦(Cochin),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古里的压制。古里的位置和环境都比科钦好很多,是印度西海岸上最重要的城市,人口、设施、财力、影响力等都远远超过科钦。
现代地图上的古里与科钦
科钦如果想要超越古里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当达伽马选择打击古里的合作伙伴时,科钦毫不犹豫就同意了,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立刻结成了盟友关系。当达伽马返回葡萄牙时,在科钦留下了5艘船和一队士兵。这伙葡萄牙士兵利用科钦作为基地,不时地劫掠从卡利卡特进出的商船,这让古里国王扎莫林大为恼火。扎莫林决定彻底教训一下这群不老实的葡萄牙人,尤其是他们背后的科钦。
由于葡萄牙人的船队每年夏天会到红海从事封锁任务,打击进出红海的商船,从而保证香料贸易被垄断在葡萄牙人手里。所以,利用夏季葡萄牙船队出航的机会,扎莫林决定出兵教训科钦。
3年夏天,扎莫林率领几万人大军入侵科钦,将科钦打得惨败。科钦国王不得不逃亡,直到葡萄牙舰队返程后才敢回科钦。4年夏天,扎莫林继续率大军攻打科钦,数百艘船将科钦包围得严严实实,船上还带有许多新式火炮。而科钦一方只有几百名本地士兵和多名葡萄牙士兵,只有两三艘战船。古里希望通过这一次战役彻底将科钦和那些葡萄牙人置于死地。
可是,这场看似力量悬殊的战役,却持续了半年。
年的古里港科钦的地理环境非常复杂,是由众多近海岛屿链组成的,若要进攻这里,需要经过曲折的水路,还有很多狭窄的海峡,有的只容许一艘船经过。葡萄牙人就利用了这个地理条件,巧妙地展开同古里海军的斗争。
在古里舰队必须经过的一处狭窄的海峡,葡萄牙人大胆地用两三艘小型船只布防,并且设置栅栏和铁链,使得古里舰队无法通过。古里人向葡萄牙人发起几次进攻,但都遭到失败。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海峡对葡萄牙人帮助很大。而且古里的士兵并不太会操作新式火炮,射击也不精准,没法用优势火力帮助进攻。
就在葡萄牙人全力防守这处关口时,后方传来了危险求助,原来古里人分兵前去攻打科钦城市,并且准备好火炮进行炮轰。所以,葡萄牙人的两艘船只赶紧赶往科钦,这让古里人感到,好像有援军出现,所以没敢轻举妄动,很快就撤退了。然后,这两艘船只又赶回海峡,及时地挡住了古里舰队的又一次进攻。
后来,当古里舰队试图从北边进攻科钦时,葡萄牙人还是同样死死封锁住一处狭窄的海峡,让敌人无法进入。通过这种方式,葡萄牙人竟然支撑了半年时间,最终等到葡萄牙舰队援军到达,才终于解围。新来的葡萄牙舰队为了报复,炮轰古里城。
就这样,在葡萄牙人的支持下,科钦的地位越来越高,而古里却每况愈下。之后,葡萄牙人同古里又发生了几次战争,基本上控制了这里。科钦被大力建设,享有“阿拉伯海的皇后”的称号。从此成为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从事贸易和军事活动的重要据点。
年,55岁的达伽马被任命为印度总督,时隔20年再次来到印度。没料到,他到达之后不久就染病,当年年底就在古里去世了。
十多年后,他的遗骸被迁回葡萄牙,葬在了里斯本的热罗尼姆修道院教堂里。
达伽马一生到过印度三次。第一次是在年,历经半年的时间才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印度洋。这是欧洲人第一次经过这条全新的道路进入印度洋。接下来,葡萄牙人就是沿着东非的海岸一直北上。上面讲的,就是第二次和第三次。
葡萄牙人的“地理大发现”地图
对于达伽马和与他同行的葡萄牙人来说,在印度洋世界所见到的一切都很新奇。他们从未想过能亲自到达只有传说中才有的东方,这里有充足的香料,巨额的财富,都只是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听说过。
04
殖民与贸易
尽管是在传统时代,世界各地还是自发地形成自成一体的贸易体系,不同地区间的分工非常明确,各地之间通过特产进行经商和互通有无。可是,葡萄牙人却空着两手来到这里,根本就难以进入这个圈子。
葡萄牙人不仅没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还空有一腔宗教热情。他们本来是要找一个叫做“约翰王”的东方基督教王国的国王,联手攻打穆斯林。但是没想到,印度洋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商人大都是穆斯林。
譬如,达伽马的船队来到今天肯尼亚沿海的蒙巴萨时,就与当地的穆斯林关系迅速恶化,甚至出现武装冲突。同在印度西海岸一样,达伽马在北边找到了蒙巴萨的对手:马林迪,建立起同盟,共同对付蒙巴萨。这种伎俩成为葡萄牙人进入印度洋贸易世界的惯常手法,令他们获益匪浅。
不过,也正是在马林迪,达伽马遇到了一个阿拉伯的领航员,在他的带领下,用一个月的时间,就顺利抵达了印度西南部最重要的港口城市古里。与这里的穆斯林势力也发生了矛盾,才有了刚才所说的那些战争。
使用武力,这是早期欧洲殖民者的做法。
达伽玛接受葡萄牙国王曼纽一世的远航指挥权,并赐予他一面基督骑士团的红十字旗帜达伽马在印度洋使用的就多是武力,他通过武力强行进入原有的贸易体系,从中获利。但郑和不一样,传统中国要的是天朝威严,换个说法,就是天朝要面子,各国要里子,明朝中国开国时就列出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希望建立一个稳固的以中国为主导的井然有序的世界秩序,能通过外交途径解决的就尽量不使用武力。
当然,在必要的时候郑和也使用武力,譬如在马六甲擒获潮州海盗陈祖义,在斯里兰卡突破锡兰国王的围攻并将国王一家俘虏,在苏门答腊介入王位纷争。但是,这些都与维护所谓的朝贡体系有关,是基于中国传统的天下观,为了维持以中国为中心的等级有序的天下秩序。
当然,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大棒之外也有胡萝卜,郑和船队也带有很多中国特有的商品,也进行贸易活动,甚至不计成本的厚往薄来,导致铜钱大量外流,引发国内钱荒。所以,并不像葡萄牙人那样有明显的掠夺和殖民的意味。
大航海时代这才开始,我们下一讲再见。
葛兆光梁文道联合策划
知名音乐人张亚东配乐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用故事复活历史现场
跨越万年的全球历史图谱
十几位新世代学者全景式解读
全6季集+番外0+分钟
原价¥限时¥
扫码立即订阅??葛兆光梁文道联合策划
知名音乐人张亚东配乐
从中国出发的全球史
用故事复活历史现场
跨越万年的全球历史图谱
十几位新世代学者全景式解读
全6季集+番外0+分钟
原价¥限时¥
扫码立即订阅??
点亮“在看”,及时收到推送点击原文,立即收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