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由来前日组织公司的一个培训项目,上了《4D领导力》这门课,课间和同事聊起4D的理论基础与MBTI、DISC的区别与关联,作为科班出身的心理学小硕和还算资深的培训领域从业人员,我就扯过一张白纸画了一个十六格矩阵,把三种工具的关系简单讲解了下。画完之后,我决定写篇小文,好好八一八这些心理测评工具的前世今生。如果你也对DISC、MBTI、PDP、性格色彩、4D系统等等工具有兴趣,或是有困惑,欢迎读读此文,更欢迎更专业的同学来拍砖。
故事的开始↑这篇故事要从一个叫弗洛伊德的人讲起,相信不管你对心理学有没有兴趣,都一定听过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没错,他就是那个写了《梦的解析》还整天把性和力比多(性的欲望)挂在嘴边的奥地利老头,曾经的精神病医师,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说实话,我对弗洛伊德不太有好感,总觉得他因为名气太大带偏了大众对心理学的看法(很多人一听说我是学心理学的,就问我会不会解梦)。不过,弗洛伊德除了上述人人皆知的著作和理论之外,还带出了很多杰出的心理学家,其中一位就是非常牛×的心理学大师----荣格。荣格早年间是弗洛伊德身边的小跟班,也是当时弗洛伊德为主导的维也纳精神分析小组的核心成员,后来由于见解和理念不同,荣格自立门户,发展了自己的理论和学说,其中的心理类型理论也就成为我们今天要谈到的MBTI、4D系统的理论基础。在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中,提出了三个维度:内倾和外倾、感觉和直觉、思维和情感。我们会发现,根据这三个维度,可以分出八个不同的组合。每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后面会再详细解释的,别心急。这里只简单的谈谈什么是“心理类型”,“类型就是出现在许多个体形式中的一般态度的特殊模式”,艾玛,好拗口,学心理学的人就是喜欢酱紫,把简单的问题讲的很高深,显示自己很有学问的样子……其实,说的通俗点呢,就是说你最偏好怎样做,怎样做最自然、最轻松。比如,你爱用右手写字,这样最舒服,但也不是不可以用左手,所以你的类型就是右利手。所以呢,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当你把自己归为某一种类型的时候,并不说明你的行为是一成不变的,只是说明大多数时候你会那样做而已。好,荣格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下面欢迎又一位心理学大牛登场。这位大牛叫做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差不多在荣格提出心理类型理论的同期(据考证是年),马斯顿写了一本书叫做《正常人的情绪》(据考证是19世纪20年代),这本书的核心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特点是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共同作用的结果。外部维度定义为环境维度,两级分别是敌对和友好;内部维度为行为维度,两级分别是被动和主动。所以,在马斯顿的理论中,我们会发现,人们的行为模式又可以分成四个区间,敌对环境中主动,友好环境中主动,敌对环境中被动,友好环境中被动,这四种行为模式分别被命名为D/I/S/C,即Dominance-支配,Influence-影响,Steady-稳健,以及Compliance-服从。看到这里,某些对我们心理学不友好的同学一定要吐槽了,你们心理学就是伪科学,这个人说可以把人分成八个类,那个人又说有四种行为模式,到底谁对啊?好吧,其实常用的个性理论还有大五(OCEAN),16pf,九型人格……,确实各有各的道理。学化学的同学可以把水分解成H和O两种元素,也能告诉我们水晶和碳其实本质上是同一种玩意,但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本身就是一个黑匣子,所有研究者都只能提出自己的假说和模型,然后用大量的数据去验证,形成常模,最后发现每一种理论都有他的合理性和应用价值,所以,喜欢相信哪个和用哪个,你说了算!如果你就愿意用星座解读人类,我也不会拦着你,也许还愿意搬个小板凳和你探讨下风向和土向星座有什么区别:)MBTI终于登场↑啰嗦了这么多,MBTI终于要登场了。在荣格的心理类型论提出几十年后(具体年代未考证到),有一对母女,KatherineCookBriggs和她女儿IsabelBriggsMyers在荣格的理论基础上发展出了MBTI的理论和工具。他们在荣格提出的三个维度上又增加了一个维度,知觉和判断。这样,心理类型就从荣格的八种变成了十六种。这里简单对这四个维度解释下:1、内倾(E)和外倾(I)外倾的人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外在的人,外在的物,外在的环境等,而内倾的人则相反,较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