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60314/4786871.html
为了挽救受到疫情打击的经济,G20达成协议,各国都应加大对经济的刺激。美国已经先后6次出台经济刺激方案,总共将投入2.8万亿美元刺激经济、帮助企业和民众度过难关。
欧美在疫情之中苦苦挣扎之际,中国制造业发力。如果中国能够将这两个方面搞上去,就将跨入发达国家门槛!一、中国制造发力的两个方向①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大飞机制造也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一共是十大行业了。战略新兴产业的特点是,它都有一个产业链集群。这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每一种制造业的产品都是一个大产品,都是大需求的产品。不仅中国国内有大需求,全世界各个国家也都需要。这种产品一旦达到标准就是国际化标准、世界性产品。大产品布局的时候,就需要按照产业链的集群来搞。例如,华为一年亿产值做手机、做服务器、路由器。华为手机涉及到七八百个零部件,并不是华为自己做,大部分外包了。这样,就有上千个企业帮它做零件。而且,并不是一个企业做一种零件,一般重要的零件总要两三个企业同时做。这是为了防止万一哪个企业出问题,使整个产业链中断。华为的5G服务器有几千个零件,要比手机零件复杂的多,所以整个华为供应链上的企业有一万多个。华为每年开两次供应链大会,上万个企业云集在一起跟着华为转。年12月27日,C大型客机试验机顺利完成其首次飞行任务。至此,C大型客机6架试飞飞机已全部投入试飞工作,项目正式进入“6机4地”大强度试飞阶段。大型客机有数百万个零部件,需要更多的企业共同完成,其产业链更加复杂。疫情对波音和空客予以了沉重的打击,降低了二者的研发能力,而C恰好可以避开了疫情的冲击。因此,C的发展遇到的竞争将会因此减小。跨国公司往往既不搞零部件、半成品制造,甚至不搞产品总装。他们抓住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销售结算和售后服务,并通过控制生产性服务过程获取高额利润。这样的分工产业链体系,以市场化方式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不管全球化发生了什么变局,这中由分工而产生的资源优化配置,成本最低,技术最好,效率最高的。新冠疫情对战略性新型产业打击最大,产业链越长越复杂的产业,受到的打击越大。因此,疫后这些产业的产业链会有所变化,而这些变化对中国更有利。产业链条环节太多,运输距离过长,势必造成物流成本高、运输时间长,从而增加产业链断链风险。一旦发生全球性事件,如遇上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社会动荡等问题,就会打破全球化分工的产业链平衡、信息阻断、物流停滞,让原来不同地域协作优势转变成劣势。为此,有必要形成产业链集群。这种集群合理的做法是,集装箱卡车三个小时内的车程半径范围,形成一个集群化的基地,可能把他的产业链70-80%本地化了。剩下的零件还是在全球其他地方做。产业链集群的好处是避开半个地球之间运来运去的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同时,减少各种意外的自然灾害或者人为破坏造成的产业链断裂。一旦产业链集群形成了,成千上万个企业集聚在几百平方公里的一个区,为了方便,价值链上的这些服务企业会把总部,把营业点放到这个基地上来,也会形成集聚。为什么产业链集群的要求对中国有利呢?因为中国的产业链集群做的最好。在乔布斯病入膏肓时,奥巴马问他:你既然很爱国,为什么不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呢?乔布斯就讲了一个故事说:iphone4马上就要上线了,做了一个重大的修改,当时中国已经是半夜12点,但富士康工厂的段长一声号令,人同时起床,8小时后产能就已经规模化。如果在美国,别说8小时,8个星期也做不到。产业链集群使发展中国家很难利用人力成本优势,将中国的产业抢走。因为产业链集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不仅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管理,而且有一种生态效应。也就是说,一个产业链集群一旦形成,就很难取代。不要说发展中国家,就连发达国家也难以取代。例如,美国想要建造一个有竞争力的手机制造产业链集群就很困难。此外,美国每年只能培养50万理工科大学生,其中一半还是留学生,而中国每年培养万。中国人口红利在消失,但工程师红利在增长。曹德旺的福耀玻璃在美国甚至连合适的工人都难以招到。因此在美国建产业链,很难招到大批合格的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②新基建新基建的重心是信息基建,主要包括新一轮的网络建设,如光纤宽带、窄带物联网(NB-IoT)、5G、IPv6,北斗等,数据信息的相关服务,如大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以及信息和网络的安全保障等。新基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其一,5G基站建设。中国的5G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制造将因此大大受益。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车联网、企业上云、人工智能,远程医疗等,均需要以5G作为产业支撑。其二,特高压。特高压是中国掌握的独门绝技。特高压输电是指以交流千伏及以上和直流正负千伏及以上进行长距离输电。特高压输电的优势是高效、节能、安全,使产业链集群和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比如,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等超大型城市圈可以不受本地能源不足的影响而扩大规模。其三,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国家发改委已经批复八个城市及地区的城市轨道与铁路建设规划(包含新增),总投资约为亿元。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将极大地助推我国产业链集群的发展。其四,大数据中心。数据时代,数据成为像石油一样的资源。而且,数据资源越用越多,永不枯竭。而中国由于有14亿人口,产生的数据全球第一。因此,在未来的财富创造中,中国将因此比西方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具有优势。其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首先,发展新能源汽车,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站到了同一起跑线,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车将带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使我国尽可能摆脱对石油的依赖,迫使全球石油价格降低。这不仅可以大大节约我国能源费用,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对石油美元也是一个打击。其六,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很可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我国的人工智能研发水平仅次于美国。人工智能不仅可以代替大部分人的工作,而且可以完成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人工智能在研发上正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工智能落后意味着研发水平的落后。其七,工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的核心是互联网与机器设备的结合,利用对机器运转产生的大数据分析,提升机器的运转效率,减少停机时间和计划外故障。工业互联网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还是通过互联技术、通讯技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彻底改变工业的组织体系和生产经营模式。我国启动的新基建,本质上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在5G背景下的运转。而由于我国5G技术领先,因此打造出来的新基建也将领先于世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是一个大产业,会产生几十万亿的产值。这不仅将我国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而且将使我国迈入发达国家行列。二、制造业发力,中国将跨入发达国家门槛!人均再GDP高也不能算是发达国家,例如海湾国家富的流油,但却进入不了发达国家行列。发达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较高的国家。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的统计资料,发达国家的GDP占世界60.8%,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则占42.9%,人口占世界比率约16%。发达国家有以下这些:中国人口占全球的比例约18%。如果中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发达国家人口将翻翻。我们不要把发达国家看的高不可攀,日本、新加坡和韩国能够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同样也可以。其实,只有我们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搞好,就会迈入发达国家行列。其一,中国很多软硬件基础设施已经具备发达国家特征,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的特高压电网、高速铁路网、通信网络,物流网络,是公认的世界一流水平,总体上甚至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治安水平也比多数发达国家好。今天中国人出国旅游到任何地方,包括美国、日本和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或地区,是很难在基础设施上感到什么“震撼”了。倒是中国本土时速公里的高速铁路网、24小时可达的物流速度、干净整洁治安良好的地铁、设施现代化且规模巨大的机场、覆盖国土全境的4G通信网络和安全的社会环境,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未必会有。以地铁为例,在年,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首都的地铁,其干净程度、现代化程度、4G网络覆盖程度和网速都无法和中国相比。再如,中国4G基站数量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年9月2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70年来,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中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大概1/5,但是4G的基站数量占到全球4G基站数量的一半以上,“也就是我们平均每个人享受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美国不仅没有高铁,4G基站也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而且,美国5G不仅落后于中国,将来5G基站也将只有中国的十分之一。其二,中国的发达地区已经迈入发达国家门槛。发达国家人均GDP的最低标准,人均是2万美元左右,如希腊、葡萄牙等国。年中国内地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的城市达14个,依次是深圳、无锡、苏州、珠海、鄂尔多斯、南京、北京、上海、广州、常州、杭州、武汉、宁波、厦门。这意味着上述覆盖了全国1.43亿人口的14个城市,已经达到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水平。10年到15年后,中国人均GDP如果翻翻,就达到人均2万美元,全面迈入发达国家门槛。其三,中国的科技和产业水平逐步呈现发达国家的特征。4月30日发布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展示了不同国家和科研机构在自然科学领域高质量科研产出的情况。结果显示,美国依然位于首位,中国位居第二,但两者差距在不断缩小。数据显示,美国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自到年下降了10%。而中国年以来的科研产出增加了63.5%,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自然指数追踪发表在82种高质量自然科学期刊上的科研论文,由此可显示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的情况。今年的自然指数年度榜单增加了机构上升之星榜单,该榜单追踪至年各机构高质量科研产出的增长情况。中国在该榜单居主导地位,前44家机构上升之星全部来自中国。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这反映了该校在过去四年发表的高质量科研成果有显著的增加。前44家机构上升之星全部来自中国,这个很可怕,说明中国高质量科研能力上升很快。其实,这也不难理解。中国每年培养的理工大学生万,比是G7国家的总和还多。例如,G7排第一的美国,每年仅毕业50万理工大学生,其中一半还是外籍学生。年中国大陆在研发上投入仅次于美国,再次排全球第二名。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约为2.8%,中国为的2.18%。中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超过欧洲国家的平均值。与前几年一样,中国科学院、哈佛大学和德国马普学会依然位居机构产出的最前列。但也出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调整后的贡献份额增加了25.6%,令其位次提升至第一。中国科学院不仅位居机构首位,而且其贡献份额是哈佛大学的两倍,占自然指数总份额的2.8%,并且在化学、物理、地球和环境科学这三个学科领域的产出均居于全球首位。哈佛大学的生命科学研究产出在全球居首,该学科的实力支撑了该校在总体产出中的领先位次。该校是学科排名跨度最大的机构之一——其生命科学位居第1,而化学居第33位。年贡献份额居前十的中国机构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和北京大学(10)。而美国则还有美国斯坦福大学(5)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6)。综合来看,前十名中美实力相差无几。其他四个机构,德国占了第3和第7名,法国了占第4名,英国了占第9名。按照这样一个速度,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上,中国超过美国将是大概率事件。因为受疫情打击,经济学家估计美国至少要到年才能恢复到年的经济水平。中国明年最迟年GDP总量将超过美国,相应的科技投入总量也将超过美国。再加上美国排斥华裔科学家,将有很多华裔科学家回国效力。多种因素叠加,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上超过美国应当是大概率事件。中国已经连续9年发明专利申请量世界第一,去年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首次受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年全球创新能力排名,中国排17位。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和法国排14位。在以前,全球的主要产业呈现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占据的特征,而在年越来越多的全球主要产业迎来了新的“玩家”,那就是中国。例如,全球前10名的主要家电品牌全部在欧洲和日本、韩国、美国、中国,这里除了中国,其他全部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再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显示面板、高铁列车、第三代核电、海工设备、油气开采设备、视频安防、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半导体生产设备和材料、民航客机研发和制造、工业机器人、操作系统、数据库、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产业,除了零星产业有发展中国家的身影以外,中国都是行业中唯一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中国企业在和发达国家的同行企业展开激烈竞争,并且市场份额在逐渐扩大。在智能手机品牌领域,中国在和韩国、美国竞争,欧洲国家和日本品牌已经退出了世界前十;在高速列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领域,主要是中国在和日本、欧洲国家的公司竞争,美国公司已经不在全球主要供应商之列;在显示面板领域,中国在和韩国、日本竞争,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制造企业在该领域已经不存在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领域,全球主要是中国在和美国竞争,全球前列的行业巨头都来自中美两国,欧洲和日本的公司则被甩在后面;在以5G为核心的通信设备和网络领域,全球主要的供应商来自中国、韩国和欧洲,日本和美国都主要购买国外通信设备来完成本国通信网络组网;在民航客机领域,世界将形成欧洲空客、美国波音和中国商飞三足鼎立的局面,而日本、韩国等国家短时间内看不到参与国际竞争的希望。总之,中国距离发达国家仅有一步之遥,只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抓上去,就迈入了发达国家行列。中国加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