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赢又如何ldquo快乐体育rdq

白癜风症状图片及治疗 http://m.39.net/pf/a_4793210.html
天天守着电视看奥运,时而欣喜,时而沮丧。由于电视转播主要聚焦与咱国有关的,情绪就容易被带动。比如刚才看了中俄女排比赛,在明显领先优势的情形下,活活被人反超,反胜为败,心里就有点怏怏不乐。还有7月6日,东京奥运会第三个比赛日,中国队没有拿到一块金牌,在这一天多时间里,女排输了,跳水输了,乒乓球输了,举重输了、游泳输了……我的情绪也有点低落。不过好在我还有点自我反思精神,宽慰自己:如果女排老是赢得轻轻松松,如果乒乓老是通盘全吃,这样的比赛真的很有意思吗?难道我们看体育比赛,就是为了看红旗飘扬、国歌嘹亮么?就没有更普适的欣赏视野吗?这样是不是太狭隘了呢?再想到7月5日晚上那一幕,心里就有了惭愧。做一个快乐的失败者这幅照片上的主人公,是来自基里巴斯共和国的一名举重运动员。这个国家的名字太陌生了,这个运动员同样陌生,可是他一夜之间“出圈”了——7月5日晚上,这位运动员举重失利后,先是亲吻了杠铃,然后欢快地给大家跳了一支舞,边舞边离场。你看下面视频里的舞姿,就看得出他的神情与心情是快乐的,而且是名副其实的快乐。一时间,他成为网友们的“快乐之星”,一扫在运动场上“不拿第一名像是罪人”的言论场。基里巴斯举重选手视频做一个“快乐的失败者”,这才是完美地诠释了奥运的真谛。金银铜牌一共就那么多,绝大多数运动员都是“重在参与”。他们明知与奖牌无缘,但还是信心满满地投入其中。体育本来就是一个“无法预测结果”的奇迹事业,“快乐”应该是它的驱动力。哪怕苦练的磨炼不乏痛苦的体验,但是苦中作乐的独特趣味是常人无法体味的。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职业运动员”,看到了太多的“职业姿态”和“职业问答”。难得见到一位“不按职业常理出牌”的运动员,就如获至宝,比如那个“表情包运动员”傅园慧。这位拿出“洪荒之力”的运动员,虽然没有得到金牌,而是仅仅得到了铜牌,却并没有让她气馁。这已经是她期许中的最高水准了,当然有几分得意。即便失利,估计按她的性格,也是一个乐天派。尽自己所能,发挥到极致,夫复何求?享受到了“快乐的体育”,这才是最重要的。而本次奥运会的“开心宝宝”,莫过于这一位00后跳水运动员了——看了以上视频,你是不是被萌化了?如此可爱,如此稚嫩,如此不懂得“台面话”……将“快乐的体育”诠释得淋漓尽致。以上三个实例,可以提供给我们体育价值观的教育。失败了,也可以欢乐地跳一支舞;高兴了,也可以夸张地做表情包;接受采访,也可以坦率地“自我表扬”……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如何看待体育比赛,确实是一个需要重新考量的课题。很多国人内心里藏着这样一把价值观的钥匙,那就是:如果失败了,你就对不起中国人。甚至还会加上一句,我们用举国之力在挺你,你怎么对得起国人?大家还记得年的刘翔吗?曾经多么辉煌的飞毛腿刘翔,在奥运会不得已弃赛以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络暴力,几乎人人都觉得自己有资格骂一句刘翔。这就是国人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在上述基里巴斯共和国这个举重运动员的欢乐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一种从未有的人性的饱满。显然,这是一个没有被道德绑架过的运动员,或许在他的国度里,体育就该是快快乐乐的,输赢乃兵家常事,不值得患得患失,抛弃快乐。体育事业究竟怎么搞?一直以来都有争论。究竟是走市场,还是继续举国体制?各有各的理。但窃以为,无论何种体制,都不能忘却“快乐的体育”这个基本宗旨,丢掉了这一点,体育就会变得充满无趣。好在中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在对待体育赛事的态度方面,还是有了可喜进步,有些运动员正在变得越来越个性化,他们不再是“比赛机器”,而表现出有血有肉的个性。体育运动是最能体现个人魅力的,如果运动员一个个都是鹦鹉学舌、满脑子政治正确的无趣之人,体育的魅力将会逊色不少。说到“快乐体育”,最突出的反面例子就是我们的邻国潮仙:明明是竭尽全力后的比赛失利,还是会被苛责问罪,毫无快乐可言。我们不妨看一下年8月的一则旧闻,其来源很权威,是来自人民网的。当时的新闻稿是这样说的——人民网体育8月3日电据韩国herald网站援引英国媒体8月1日报道称,南非世界杯朝鲜队主教练因带队战绩不佳,被发配去建筑工地进行强制劳动,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报道称,在南非世界杯的首场比赛中朝鲜队1:小负夺冠热门巴西队后,朝鲜决定直播第二场与葡萄牙队的比赛。结果球队0:7惨败的结果,让朝鲜民众非常失望。回国后,朝鲜队立即接受了长达6个小时的调查,而球员也被要求批评主教练金正勋。最后决定处罚金正勋到建筑工地进行强制劳动,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4个小时以上。不妨设想一下,那个基里巴斯共和国的举重运动员,如果他失败以后,回国要受到批判和惩罚,他还会快快乐乐地跳一支舞吗?恐怕根本就快乐不起来。体育运动比赛,一定是有输有赢,输了固然令人有所沮丧,然而还可以来日再战;赢了当然令人兴奋自豪,但那也只是一个运动员的某次成绩而已,作为观众,和他(她)一起共享快乐时光就行了。“共享快乐”比“引为自豪”更接近现代文明。我们很多人把体育赛事和“为国争光”与“引为自豪”绑到一起。不错,体育赛事有时确有“为国争光”的能效,有时也能激起某种“民族自豪感”。但不能把这种“自豪感”无限泛化,拿来佐证你个人的“自豪感”。细想想,假如我们将别人的成绩拿来当作“自豪”的原因,是不是有点可笑?我们能因为姚明身高很高而自豪吗,显然不能。但是姚明打球很帅很酷,我们可以很欣赏。他在国外打篮球,无论是为美国还是为中国,只要赢得成绩,我们都可以表达欢快之情。这就足够了。“引为自豪”(尤其是“民族自豪感”)就不必了,因为当他成为美国某个篮球队的一员,你的引为自豪就有点怪怪的,不如共享快乐。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位著名的老外学者在批评民族主义者,他举例说:一些人荒诞地说自己为生在英国而自豪,生在英国和你有什么关系?那不过是你父母亲的巧合。他说,“自豪”这个词语是有侵略和绑架性质的,要小心使用呢。他说得比较深刻,具有某种哲学意义。我也由此得到启发:就我们个体而言,是否尽量避免滥用某些“大词”,比如自豪感、荣誉感啦等等;还是多用“小词”,比如高兴、快乐,欣慰、喜欢……能够落到心坎里。个性化表达可能比共性化表达更具魅力。好吧,其实我想说,无论成功失败,“快乐的体育”才是美丽的人性之花。让我们调整好心情,快快乐乐地看奥运比赛吧,不要被偏见带偏了节奏,让自己陷入沮丧。输了就输了,我们不要骂乒乓球运动员刘诗雯,更不要骂女排教练郎平——她不是超人,哪能保证回回都赢?当我们把郎平从神龛上请下来,自己也回到平常心,才算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快乐的体育”。最后让我们一起看一看郎平的话,是否觉得她说得很到位——我同意她的说法,等到我们内心强大了,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价值。因为到了那时,我们已经了然“快乐体育”的真谛,并融进了民族的骨血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jn/86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