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电影,乐嘉还会这样教女儿吗

1

1

1

乐嘉带着4岁女儿暴走76公里沙漠成为最近的热点。大家对乐嘉把4岁、76公里、沙漠放在一起很反感。

因为我家里有一个从6岁开始就叫嚷着带她去参加深圳磨房百公里徒步的女儿,所以对乐嘉带女儿穿越沙漠这件事,我没有那么气愤。

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带女儿参加百公里,不是怕孩子坚持不下来,而是怕自己扛不住。更让我恐惧的是,当自己身心疲惫、万念俱灰时,身边还有一个哭丧着脸告诉你走不下去,要抱抱的孩子。

所以整个事件中最让我好奇的是,当乐嘉女儿的大腿被磨出大片的红疹,一次次抱着爸爸的大腿央求说:“爸爸,我走不动了”时,乐嘉是以什么方式来教女儿学会坚持的。

如果乐嘉像电影《美丽人生》中的爸爸般智慧,能把困境变为游戏,我想,穿越沙漠是他给女儿上的最值得的一课。

如果采取的是命令、强制的方式让孩子坚持,很可能,他的女儿在知道坚持的同时,丢掉了其它更重要更美好的品质。如同另一部电影《浪潮》想要告诉我们的事实。

1

2

1

《浪潮》,也有翻译成《恶魔教室》,是值得我们花点时间看看的电影,豆瓣评分8.7分的旧电影。

故事讲述的是德国一所高中,为了让学生体验民主的优越性,开展为期一周的主题活动。老师赖纳?文格尔为了让学生喜欢这个课程,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

在为期一周的活动中,文格尔被推选为领袖,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老师制定了班级必须遵循的纪律,讲话要起立,服饰、口号、问候方式要统一……

这些青年男女从最初的玩乐心态到渐渐沉迷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渐渐被纪律和集体所吞噬,走向了不尊重个体、容易被煽动、残害异己的深渊。这仅仅用了一周的时间。

看完电影,我和大部分人的感受一样,不太可能吧!

但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事件发生在自由度极高的美国。

时间:年4月,地点:加利福尼亚PaloAltoCubberley高中历史课,事件:教师RonJones进行了一场激进的实验:向他的班级灌输纪律性和集体精神。

“有一次,他把我们分成两人一组,其中一人必须整天遮住眼睛活动,籍此让我们理解,什么叫信任。还有一次,教师禁止一部分学生,在几天时间内使用教学楼里特定的洗手间。”

他命令学生,端正坐姿,抬头挺胸直背,双脚平放,双手背后。

他要求学生遵循严格的规则:想发言的人必须起立,站到桌旁,先说“Jones先生”,然后才允许发言。

当年的学生,现在的电视节目制片人PhillipNeel回忆说。

1

3

1

“独裁教室”和“专制家庭”,如出一辙。家庭中的专制就是虎妈狼爸们的意志操纵孩子的一切。

专制,就是不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想法,要求孩子必须服从自己的意志。专制的家庭从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

没被尊重过的孩子,长大怎么可能懂得尊重别人?不允许表达自己想法的孩子,长大怎么能接纳和倾听不同于自己的意见。他们在听到不同于自己的看法时,会生气、暴怒,严重时甚至用暴力来让对方屈服,即便对方是自己最爱的人。

就像《浪潮》中,马尔科其实很爱女朋友卡罗。但因为女朋友极力制止自己参加“浪潮”组织的疯狂行为,他竟然出手打了她。直到动手打人,马尔科才知道纪律和集体对他带来的毒害有多深。

1

4

1

专制的家庭采用的是高压的方式管制孩子。孩子恐惧、不敢反抗,所以表现出来的是懂事听话。有些孩子因此学习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甚至进入哈佛等名校。

但这些孩子是被严重压抑的。他们的自我一旦爆发,将势不可挡,甚至相当极端。这种爆发一般发生在孩子有能力反抗时,或者父母不在世时。这时他们背叛的对象可能是工作或是配偶,甚至是社会。

极具艺术绘画才华,自律甚严的希特勒就是在父亲高压管制下,人格严重被扭曲的产物,不但自己一辈子得不到幸福,还毁了上千万人的幸福,贻害千古。

《浪潮》中的独裁教室在我们这里很普遍,也很正常。纪律和集体教育有它积极的一面,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学校给孩子这样正面的教育已经太多了。一些学校和老师已经开始一点点在改变这种方式。

作为父母和成人,我们更应该言传身教,给予孩子更多的个体尊重,把民主的优越性传递给孩子。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我们要懂得放下,放下自己的期许,放下自己的面子,放下所有的恐惧,接纳孩子以任何形式的绽放生命。

孩子需要的是我们的指引,而不是我们给他定制的人生。

END

优质资源免费领取:

1、长按底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jj/7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