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日出,我们对红墙的赞美始于颜值,陷于颜值,忠于颜值,我们对它为什么能称为当之无愧的网红有了答案,于是心满意足地前往下一站---格拉纳达。
从巴伦西亚的卡尔佩到格拉纳达的阿尔汉布拉宫全程高速,大约公里。这一路上越往南边越感觉到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别具风情,景色开始弥漫着乡村朴质的气息。
从地图上看着摩洛哥和安达卢西亚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在这里,欧洲和非洲几乎挨在一起了,好像轻轻架上一块跳板,可以跳过来。可也是这细细一线蓝色的海水划开了欧洲和非洲,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各自生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里。
直到公元7世纪,西班牙处于政教合一的西哥特王朝统治下,这个时期的天主教占据绝对优势,其他宗教都被压制(尤其是犹太教)。而对面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正在由东往西横扫北非,随后登陆距离非洲最近的那个小点---直布罗陀,继而扫平西班牙,越过比地利斯山脉,直入法兰西。由此,阿拉伯人在这里建造了阿拉伯风格的军事城堡和王宫---阿尔罕布拉宫,开始了西班牙长达五百年的伊斯兰教统治。
在这以前,罗马人的入侵,西哥特人的入侵,他们都还是同一个欧洲,唯有阿拉伯人的入侵,裹挟着非洲的风,中东的风,以及冷色调的伊斯兰之风,它们的文化就如同水,点点滴滴渗入了安达卢西亚的每一寸土壤。从人种上说,西班牙也就有了更多的欧非混血儿,黑黑的头发,颜色复杂的眼睛,西班牙盛产俊男美女呀!
直到年,19岁的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结了婚,所有的一切开始变化。伊莎贝拉后来继承了卡斯蒂利亚的王位,费尔南多继承了阿拉贡的王位,他们并列成为联合之后的西班牙双王,这场史无前例的王室联姻终于将西班牙从一个分散不稳定的邦们组合,发展整合成一个帝国。
不久之后的年,在双王引导的基督教“光复运动”中,居住在阿尔罕布拉宫的最后一位阿拉伯国王向如日中天的双料君王投降,回到了非洲,这以后整个欧洲成为基督教的世界。也是这一年,由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支持的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
复杂纷纭的历史赋予了格拉纳达强烈的神秘色彩,也留下了那些看似支离破碎实则精妙绝伦的古老建筑---阿尔罕布拉宫,阿拉伯语意为"红堡",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阿尔罕宫可以提前在t宝预定门票,带上讲解器通票是元/人。
阿尔罕布拉宫是当年伊斯兰教君主生活和处理朝政的地方,在这里基本上没有什么陈设,仅仅是建筑本身,就已经精彩纷呈了。它的内部堪称一场视觉盛宴,那些精美的建筑和独一无二的华丽装饰目不暇接,让宫殿显得豪华而耀眼,有时会让你忘记呼吸。
宫殿内地势高的地方,可以俯瞰格拉纳达市。可以看到格拉纳达的建筑密度是比较大的,但是没有什么高层建筑。
桃金娘中庭艳名远播,这里曾是阿尔罕布拉宫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风靡全球的《权力的游戏》就这在这里取景拍摄的。整个桃金娘宫院体现了阿拉伯拉建筑充分利用光线和水面构成的美学设计,周边建筑投影于水池中,纤巧的立柱、优雅的拱券、以及回廊外墙上精致的传统格状图案,与静谧而清澈的池水交相辉映,光影的变化带来不同感受,使整个庭院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美轮美奂,百看不厌。
金色柔和的阳光洒满洁白的大理石地砖,光线穿过镂空花纹和树木的缝隙,给整个宫殿披上了一件巧夺天工的豪华锦缎,华贵而不媚俗,大气而不张扬。
在大使厅举目仰望,墙壁上与精妙花纹相得益彰的是拉丁文的古兰经和诗文,木质的天花板上镂刻着星空的图案,那是人们对宇宙的向往,七层星空像纸雕一样纤细重叠,正对应了可兰经中天堂的模样,体现了伊斯兰的宇宙观。
狮子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走廊由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而成,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这里原本是后妃们出入的地方,所以建筑精致、细巧又奢华。狮子厅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残暴多疑的阿拉伯国王,因为怀疑骑士们不忠,在这里布下陷阱,一夜之间屠杀了36名最勇敢、最忠心的骑士。由此在狮子厅驻足时,其精巧奢美又肃穆悲壮的氛围,令人感慨万千。
当年的工匠是怀着怎样的专注和虔诚之心,将这些微小的花纹雕刻的如此精美。
阿尔罕布拉宫内最漂亮的之一,就是这种大量应用层叠的蜂巢式装饰风格的穹顶和壁龛。
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装饰图案以阿拉伯经文,几何图形,花草形象为主,严禁动物与人物造型,所以,花样多元的拱廊、穹顶、瓷砖壁画,自然成为能工巧匠发挥艺术情思的地方,阿拉伯文、几何与草叶图案也成为首选。
阿拉伯文装饰在建筑内随处可见,文字内容主要是赞颂可兰经和穆罕默德。
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精美繁复却又显得空灵轻巧。
庭院里所有的水都是从山里涓涓流下来的泉水。泉水经过精心设计,利用自然落差的压力,它的喷射不需要电力水泵,通过水管、水渠、喷头的分流走向,自然地在一个个不同的场合重复出现。它成为长满睡莲的池水,它成为晶莹的喷泉,它成为咕咕冒着水泡的水钵,成为路边的溪流。同是一股水,回肠百转,一次次地成为“水艺术”的主角。这是来自沙漠,珍惜水资源的阿拉伯人的智慧。
阿尔罕布拉宫原本是阿拉伯建筑风格,后来伊斯兰教被驱逐以后,对王宫进行了拆除重建。拆除工作量是巨大的,于是后来人们开始着力门窗、天花板、地板的局部改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两种风格奇妙的糅合在一起。
西班牙君主为了彰显收复格拉纳达的功绩,拆毁了大清真寺,重建了充满了文艺复兴风格的钟楼、宫殿,这是使之成为征服异族的见证而修建的基督教建筑。
负责这个工程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学生,他大胆地采用了当时即使在意大利仍然不多见的艺术样式,也就是后世所称的“文艺复兴风格”。
建筑整体外方内圆,中间是宽广的圆形庭院周围是两层的柱廊,神似罗马的斗兽场。
参观完阿尔罕布拉宫天色渐黑,望着这个山顶上的宫殿,内心久久不能平息。岁月流逝,沧海桑田。雄霸一方的帝王门远去了,才华横溢的艺术家门远去了,巧夺天工的工匠们远去了,而这些建筑还留存在这里。繁复精致的阿拉伯建筑和简明壮观的文艺复兴建筑携手相伴,在阿尔罕布拉宫历经风雨,共同诉说着诡谲变换的历史。
西班牙能变成欧洲最有异国风情的地方,就是从公元年的北非入侵欧洲开始的。今天的西班牙人对这段外族入侵和统治历史,几乎是津津乐道,成了他们的旅游产业的最佳卖点。真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开车前往格拉纳达城市里,按照计划今晚是要赶往心心念念的龙达,但是格拉纳达异常拥堵的交通状况消耗了我们剩余不多的精力,于是干脆在格拉纳达住下了。迷宫一般的小巷和浓郁的阿拉伯风情让人印象深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