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据浙江调查消息,在25日召开的一季度浙江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副总队长王萍答记者问时表示,一季度浙江的CPI价格上涨0.8%,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其中猪肉价格下降13%,对CPI的下拉作用大约为0.3个百分点,它也是影响CPI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今年以来,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还有生猪出栏也逐渐恢复,猪肉市场有效的供给量也在增加,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猪肉价格呈持续下降态势,1-3月份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了4.5%、16.7%和17.2%。
王萍:生猪养殖依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猪肉价格继续回落还有基础
猪肉价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各地保供稳价措施的有效落实,使生猪的生产呈现恢复性增长。从全国的情况来看,生猪存栏环比已连续6个季度回升,一季度末生猪存栏同比增长29.5%,能繁母猪存栏增长27.7%,猪肉产量增长31.9%,这是全国的情况。从浙江的情况来看,一季度末浙江生猪存栏同比增长42.5%,能繁母猪存栏增长50.2%,生猪出栏增长1.2%,猪肉产量增长22.2%,所以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到,浙江生猪的产能恢复还是比较迅速的。此外,虽然猪肉价格有所下降,但是据我们调研了解,目前生猪养殖依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养殖户对未来养殖的预期还是较为乐观的。所以综合以上生产、供应改善的情况来看,我们觉得猪肉价格继续回落还是有基础的。
以下为浙江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主要数据
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年一季度,浙江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涨幅较上年同期(4.2%)缩小3.4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0.7%,农村上涨1.3%;消费品价格上涨1.0%,服务价格上涨0.5%。
一、月度同比涨幅逐步回升,环比由涨转跌
从同比情况看,1月份受上年对比基期较高影响,同比涨幅收窄至0.3%;2月份随着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回升,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同比降幅大幅收窄,以及春节期间我省各级政府积极鼓励群众就地过年,有效提振旅游、文娱等服务价格,同比涨幅回升至0.7%;3月份由于翘尾负向影响大幅减弱,CPI同比上涨1.3%。
从环比情况看,1、2月份,受寒潮冻害天气,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需求增加以及散发疫情导致跨省运输难度加大的影响,鲜菜、水产品等鲜活食品价格出现大幅攀升,拉动CPI环比分别上涨1.0%、1.0%;受春节后消费需求季节性回落影响,3月份CPI转为下降0.6%。
二、八大类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同比“六涨二跌”
一季度,所调查的八大类消费品和服务价格按涨幅排序为:衣着类价格上涨2.3%,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6%,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1.5%,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8%,居住类价格上涨0.4%;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0.8%,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2.5%。
三、食品烟酒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回落
一季度,食品烟酒价格上涨1.6%,涨幅比上年同期(12.5%)回落10.9个百分点,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0.45个百分点,涨价贡献率约为57.2%。其中,随着生猪出栏持续恢复,猪肉市场有效供给量增加,猪肉价格持续下行,一季度下降13.0%;受猪肉价格下降的带动作用,鸡肉、鸭肉价格分别下降12.6%和5.4%;受年初寒潮天气和疫情散发的影响,贩运收储不畅,防疫运输成本增加,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上涨9.5%和6.9%;受上年基期价格偏低、今年春节期间市场需求有所回暖,叠加淡水鱼供应不足的影响,水产品价格上涨7.8%;受国际市场大豆价格上涨影响,食用油价格上涨7.9%。
四、服务价格小幅上涨
一季度,服务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年同期(1.5%)缩小1.0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22个百分点,涨价贡献率约为27.7%。其中,“就地过年”带动文娱市场消费旺盛,电影及演出票价格上涨10.1%;线上娱乐需求依旧活跃,网络文娱服务价格上涨3.0%;城乡居民对家庭服务需求回暖,叠加人工成本上升的影响,装潢维修费、家庭服务、养老服务、车辆修理与保养、美容美发洗浴价格分别上涨5.8%、4.7%、3.7%、2.9%和2.0%;部分市、县调整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及高等教育收费标准,教育服务价格上涨2.9%;部分市、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院医疗服务定价,医疗服务价格上涨1.3%。此外,疫情期间总体出行偏少,飞机票价格下降4.3%。
五、工业品价格由降转升
一季度,工业品价格上涨0.4%,扭转了前期跌势,带动CPI总水平上升约0.12个百分点。其中,受国际金价上涨影响,金饰品价格上涨4.2%;受需求恢复影响,鞋类、家庭日用杂品、服装、住房装潢材料、文娱耐用消费品、个人护理用品、家具价格涨幅在0.7%-3.4%之间;受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影响,小家电、大型家用器具价格分别上涨0.9%和0.5%;由于翘尾负影响,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下降2.9%,但受汽油、柴油价格环比连续4个月恢复性上涨影响,一季度降幅较上年同期缩小0.7个百分点。
来源: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浙江第17周生猪价格走势
据浙江放心肉商情网对全省80家屠宰厂(场)日报监测统计,年第17周(4月19日-4月25日),全省生猪屠宰上市量12.11万头,生猪平均收购价为24.86元/公斤,猪肉平均批发价为30.86元/公斤。
来源:浙江肉协
又新增美国31家肉企输华
4月25日,海关总署更新《符合评估审查要求的国家或地区输华肉类产品名单》,新增美国31家猪肉、牛肉、禽肉企业及冷库自年4月25日及以后生产的符合中国要求的肉类产品输华。
大家都知道,美国猪肉价格比咱们国内价格便宜,而且品质较好,当地人以吃牛肉为主,对猪肉的消费较少。这也是我们选择美国猪肉的主要原因。
国内猪肉价格不断下调,牛羊鸡价格小幅上涨
截至4月26日,据农业农村部监测,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31.27元/公斤,比昨天下降0.3%;牛肉77.33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1%;羊肉77.80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白条鸡17.08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
针对猪肉价格,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副局长陈光华指出,目前猪肉价格已经回落到本轮生猪产能恢复以来的最低点。最近几个月猪价降得确实有点快,主要原因是生猪出栏明显增加,春节后猪肉消费下降,这一增一降两个因素叠加。另外,也有养殖户恐慌性地出栏形成“踩踏效益”。
临近五一节假日,猪价是否有机会大涨?
关于这个问题,生猪预警分析师冯永辉认为虽然节假日期间刺激猪肉消费,但从整体来看很难出现大涨,主要以震荡调整为主。
1.进口肉大增,官方数据显示,第一季度肉类总进口.5万吨,同比增长20.8%,仅3月份进口肉类总量高达.4万吨。
2.大猪、二次育肥猪目前仍有50%左右等待出栏,价格稍有上涨,出栏量就会增加,猪价很难涨上去。
3.生猪存栏量的上升,3月末官方数据为4.16亿头,再加上4月份的增量,生猪供给还会增加。
猪肉消费需求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猪价可能会阶段性反弹,但反弹力度将会越来越弱,不太可能超过前期的价格高点。
来源:肉交所
年后生猪供给可能过剩
年将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
近日,中国农业展望大会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召开。《中国农业展望报告—》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将持续恢复,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预计四季度猪价将会逐渐接近常态价格水平。在猪肉展望专题会上,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朱增勇也称,预计全年猪肉投入产量将会接近万吨。
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多重影响,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下降,全年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较上年明显上涨,猪肉进口量万吨,创历史新高。但目前,猪肉价格有所回落。
在会上,朱增勇表示,猪肉价格持续下跌的首要原因是市场上猪肉供给增加。年1、2月屠宰量合计同比增加44.2%,供给明显恢复,“在年上半年,很多企业新扩建了大量的猪场,所以到了现在,这部分出产的产品将会加速释放,进入到市场。”
朱增勇还称,年10月底到年2月,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冻品流通受阻,在当时拉动了鲜肉价格,但现在这部分库存冻品也于3月初开始在市场上流通。
“现阶段,生猪产能在逐渐恢复,从4月开始,商品的供应量将明显增加,预计全年的投入产量将会接近万吨,第四季度以后整个生猪的猪价都会逐渐接近常态的水平”。
报告同样指出,养殖收益拉动和支持政策带动生猪产能持续恢复。年猪肉产量达到万吨,增加19.8%。猪肉进口量预计为万吨,较上年下降13.4%。年猪肉表观消费量预计为万吨,较上年增16.5%。生猪和猪肉价格将会稳步回落。
报告预计未来10年,中国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年均增速将分别达3.3%和3.8%,年预计分别达到7.13亿头和万吨,分别较基期(-年)增长23.5%和34.3%。展望前期生猪供给快速恢复,展望后期将稳中有增。
未来10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0%和2.7%,展望前期猪肉供给量高速增长,展望中期增速将会显著回落,展望后期则呈现稳中略增。随着猪肉供给的恢复,猪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回升,但总体将会保持在60%左右。年猪肉表观消费量和猪肉人均占有量预计将分别达到万吨和42.13千克。
报告认为,展望前期猪价将总体处于下降通道。长期看,受产能加速恢复影响,预计在年以后生猪供给可能出现阶段性过剩局面,年后生猪价格或将再次进入新一轮价格周期,但规模水平提升稳定猪价,波动幅度将会较上两轮周期显著下降。
国际贸易方面,国内供给恢复将带动猪肉进口需求逐步减少,但成本竞争力差距支撑进口量仍呈现较高水平。展望前期猪肉进口量仍将在万吨以上,预计年回落至万吨左右,之后总体保持万吨。
来源:猪兜
--END--
声明:
1、本资讯转载的作品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资讯内容系转载,若有侵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1、研究建立生猪全产业链信息权威发布制度
2、猪价下跌空间有限,将会阶段性反弹
3、生物安全法将自4月15日起施行
4、“活猪禁运”引发3大利好因素
5、农业农村部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6、浙江省生猪养殖实施跨区域调剂补偿
7、解读中南六省将全面禁止生猪调入
8、泛长三角肉类供应链创新联盟正式揭牌
9、卫健委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