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相遇葡萄牙里斯本

葡萄牙人都说,

没有看过里斯本的人等于没有见过美景。

在罗卡角,大西洋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我和导游一直在抱怨葡萄牙为什么只有一天行程时,他说一个这么喜欢葡萄牙的人,品味实在是太独特。

每个人一生之中,经历的人事和风景,甚至特殊时刻的隽永感觉,都被赋予了特别的意义,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情结”,而我之于里斯本的“情结”,是源于英国作家约翰·伯格的一本书《我们在此相遇》(JohnBerger

hereiswherewemeet)。当时,是在看约翰·伯格的系列作品,这本书虽然是盲选的,但是对我来讲,十分治愈。

这本书籍的封面上大家这样评论到“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艺评家、公共知识分子约翰·伯格的隽永书写一部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一部深沉无悔的告解。”

“没有人能比死人更懂得咀嚼活着的滋味。在里斯本,约翰遇见了自己的母亲,坐在一个公园长椅上,冲他绽出学生般的天真笑容。她已经死去十五年。”在里斯本的广场,一个老妇人带着一把伞寂然不动地坐在一把公园长椅上,突然间,她站起、转身,拄着雨伞,向作者走来。他写道“远未看清她的脸庞时,我就已经认出了她的步伐。那是一个人早已期待到达、期待坐下来的步伐。那是我的母亲。”他的母亲告诉他,死者不会待在他们埋葬的地方。人死了以后,可以选择在这世上想住的地方。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曾在一段时间里,总是不停地质问“死亡”,也在“死亡”所营造的纷繁世事中困顿、迷失。自从与这本书相遇,却让我去理解了死亡的空间乃至死亡的意义,也就在那个时候,想去看看书中的里斯本,到底是怎样一个安宁的城市。

在西班牙的梅里达直接坐大巴车开往葡萄牙,在两国的边境处停歇,空气里充满了冷静和凉爽,果真是另一个国度的气息。我非常兴奋,特意为里斯本准备了一条红色长裙,以示我对它的热爱。

图片来源网络

当时的我在桥上的Bus上

这张图是我在车里拍到的基督像,这尊基督像于年树立在伊比利半岛的大西洋岸,面朝里斯本,兴建灵感来自俯瞰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像(ChristtheRedeemer)。艺术家法朗科(FranciscoFranco)花了10年时间,完成这尊高28公尺的雄伟基督像,连同下方82公尺高的混凝土底座,共公尺高。基督像耸立于太加斯河口岸边,见证了伊比利半岛人民的宗教狂热。(Via谷歌地图观察)

一进到里斯本这座城市,没有那么多现代的气息,却在朴实中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个人喜好,99分的印象分。下车后,和西班牙比,只想说,太冷了。当地时间是6月24日,冷得我觉得幸好只在葡萄牙待一天。那种冷风标准的亚热带气候,十分不适应。景色美到我真心忽略温度了。

贝伦塔就像耸立在美国纽约入港处的自由女神像一样,耸立在里斯本港口的它成为了葡萄牙的象征。在年,贝伦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贝伦塔是为了守卫古司和入口、阻止敌人入侵建造的,是那个时代的象征。

在贝伦塔附近,就是里斯本的地标——葡萄牙航海纪念碑。该纪念碑为纪念航海家亨利王子(HenriqueoNavegador,~)逝世周年而建。其外形如同一艘展开巨帆的船只,碑上刻有亨利及其它80位水手的雕像,船头站立者即为亨利,其后为其助手加玛,两旁是一些随同出发的航海家,以及葡国历史上有名的将军、传教士和科学家,颇具气势,以纪念葡萄牙年来开拓海洋的光辉历史。

好多歪果仁在贝伦塔附近的广场练中国的五禽戏。

里斯本的圣·杰罗米诺修道院,始建于年,直到16世纪末兴建完成。修道院的右边就是圣杰罗米诺大教堂,这两个建筑可以说是葡萄牙的奇迹。建筑为曼奴埃尔式建筑,但又融合了歌德式及文艺复兴建筑特色,是最能代表海权时代葡萄牙荣景的建筑物。年联合国宣布为重要世界遗产。年,里斯本突然发生罕见的大地震,整个古都毁于一旦。唯独这座大教堂和其周边的房屋屹立不倒。

《我们在此相遇》一书中也提及到这场地震:“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场致命的地震伴随着海啸狂涛以及继之而来的大火,摧毁了里斯本三分之一的土地,夺去了上万居民的生命。饥荒、疾病与趁火打劫接踵而至。就在大火还在熊熊燃烧,灾民只有破烂衣物可以蔽体的时候,人们已经开始在灰烬和瓦砾堆中买卖打劫而来的钻石。尽管天空湛蓝,麦秆之海闪烁金光,但每张嘴里谈论的都是惩罚与报应。”

在教堂和修道院的旁边,就是一家卖葡式蛋挞的百年老店。不甜腻的蛋挞,味道真心很赞,但是要排很久的队伍。

罗卡角处于葡萄牙的最西端,也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点。人们在罗卡角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以葡萄牙语写有著名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Ondeaterraacabaeomar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jj/66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