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图在明朝成ldquo爆款rd

编者按:

在古代中国,人们普遍认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中国所处的“地方”就是“天下”。这一度造成误解,让我们长久以来对祖先形成不客观的刻板印象——“夜郎自大”“固步自封”。

实际上在明朝,知识分子已经看到了完整的世界地图,也知道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国家的具体位置,他们对新知识的接纳速度相当惊人。

自年利玛窦在广东绘制世界地图,天圆地方说逐渐动摇。几十年的时间里,各种形式的世界地图被反复翻印,明人自己编写的书籍中绘制类似地图或论证地圆说的也层出不穷。王英明的《历体略》、章潢的《图书编·地球图说》、程百二的《方舆胜略》、熊明遇的《格致草》、熊人霖的《地纬》、匿名《辩学遗牍》(假托利玛窦实为中国人自己撰写)、王圻的《三才图会》、冯应京《月令广义》、袁启于的《天文图说》、孙瑴的《古微书》等都是其中代表。当时全国各地传播地理新知识的火爆程度可从利玛窦的书信记录窥见一斑。不妨摘录几条:

《利氏致高斯塔神父书(年5月10日撰于北京)》

前几年,给您寄“世界地图”,是用中文在北京印刷的(应为年版,今天已失传)。上面用中文寄给您,只为让您多些见识。这个印刷物给我们帮了大忙,先后已印刷十次以上,很多人希望占有一张,争相购置。

《利氏致父书(年5月10日撰于北京)》

两年前,我寄给大人的世界地图(按为年绘),在中国已经翻印十多次了,对我们推崇备至,因为这类作品是中国未曾看见过的。

《利氏致罗马总会长阿桂委瓦神父书(年3月8日撰于北京)》

世界地图已传遍各地,这确是他们不曾听见过的,连想都不会想到,已翻印十次以上,中国学者与显贵无不争相传阅,著文称赞或加以翻印。

有的刻印我们的作品,有的重刻我们的书籍,有的撰述欧洲风土人情的书,有的在自己著作中引用我们的意见。对我们的教会、伦理、哲学与数学无不钦佩;至论世界地图,每年都有出版,或单独印刷,或附在讨论地理的书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皇帝也对利玛窦的世界地图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利玛窦年8月22日写给罗马总会长阿桂委瓦神父的信中说:

《利氏撰于北京》

今年(年)初,我曾把大张“世界地图”呈现给中国皇帝,皇帝非常高兴,希望能多有几张(大约十二张,为挂在不同宫殿中)。可惜原版不在京师,其他的版已破损不能用了。于是我被召进皇宫,吩咐我要多印几份,太监们听说原版不在北京,非常害怕,恐怕皇帝不信。于是我向他们建议,如给我一段时日,至少一个月,我可以绘一张更完美的地图。于是太监们把我的意见回禀皇帝,皇帝不愿我花钱又费心,便命工匠在宫中照我呈现的地图刻版,不久便印了不少张,很多殿中都挂起了我绘的“世界地图”。

尽管不乏质疑声,但总体上明人对新知识的接纳速度相当惊人。许多人不仅迅速认同大地球形的观念,亦摒弃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天下观。如熊明遇说:“地形既圆……若将山、河、海、陆浑作一丸而看,随人所戴履,处处是高,四面处处是下,所谓天地无处非中也。”(《格致草·圆地总无罅碍》)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也以大西洋为中心,而不以中国为中心。

《格致草》著于年左右,还较简略。九年后熊明遇的儿子熊人霖编写的《地纬》则算得上第一部中国人独立编写的专门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的著作:“作者不仅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当时世界的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大洲的划分及其中诸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等情况,还介绍了当时世界海洋的状况及中国到国外的航线。书中还附有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不同于利玛窦在中国刻印和传播的世界地图。该书写成后,颇受主流知识分子好评,“在陈子龙和钱柄的鼓励之下,熊人霖于明崇祯十一年(年)刊刻了《地纬》一书。

杜车别著

世界知识出版社

年9月第一次印刷

聆听圣贤,增长福慧

随喜转发,功德无量

点击进入京东购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jj/5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