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牙西班牙葡萄牙之旅雕塑篇三

雕塑,“两牙”实在是太多了,本想只写两篇,但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再写一篇,那就是关于:哥伦布。事实上,整个行程中,哥伦布的塑像是最多的,好几个城市都有,可见他在西班牙受欢迎的程度!

哥伦布,是来西班牙旅游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历史人物。

雕塑篇就以哥伦布作为结束吧。

15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是由哥伦布的远航开始的。

哥伦布纪念雕像——塞维利亚

不过,-年,中国郑和的七下西洋(远航到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目前已知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海岸),亦可以说是大航海时代的开端。

可惜的是,这一辉煌并未延续下去,大明王朝的背影便很快消失在历史的雾霭中了。

15世纪的欧洲,除了具有海上优势外,还拥有全面的技术优势。生产力水平提高,商贸发达,寻找海外市场是当时各国的第一要务。

然而,当时东西方之间的贸易通道被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垄断,东地中海海域被土耳其人垄断,那些欧洲人渴望的黄金、丝绸、瓷器、珠宝和香料等,都迫切地需要新的贸易通道来进行运输和交易。

开辟新的航线成为当务之急。

历史选择了哥伦布,而哥伦布也成就了历史。

提及哥伦布,我总会很自然地想起郑和,他们都曾完成了航海的“壮举”,而且,郑和要早于哥伦布半个世纪。两人身上有很多的“相似处”,比如,对大海的向往;比如,对航海知识的掌握;比如,得到统治者的赏识;这“相似”,常让我觉得历史特别地有意思。

有时,“横向”看问题会有一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郑和,中国云南人,原名马三宝。明军远征云南时,成为俘虏,那时,他才11岁。明朝对少年俘虏有一个非常残忍的惯例——阉割,马三宝没有逃脱这样的命运。

11岁的马三宝跟随明军到处征战,吃尽了苦头。五年后,马三宝遇到了当时的燕王朱棣,从此改变了命运。骁勇能战的马三宝进入了朱棣的视线,并很快成为其心腹,担任朱棣的贴身侍卫。

朱棣登基后,赐马三宝郑姓,改名郑和。从此,马三宝以郑和的名字留名史册。

郑和的家族都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祖父和父亲都曾完成了一个伊斯兰教徒的“终极使命”——去麦加朝圣。

先辈们朝圣途中的艰辛跋涉及新奇见闻,深深地影响了少年的郑和,使他从小就对航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学了很多与航海有关的知识,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乘风破浪去麦加朝圣!

年,在朱棣的授意下,郑和开始走向大海!郑和“自身”的愿望终与“国家利益”融为一体,这真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实乃“天意”。

再看哥伦布,同样对大海充满激情,而大海最终成就了他的梦想!

哥伦布,年生于热那亚,为织匠之子。从小没有受到多少正规教育,却酷爱读书,尤其对《马可波罗游记》情有独钟。马可波罗对东方的描述,极大地刺激了哥伦布渴望功名的心,他希望能到东方去寻找财富。

哥伦布所在的城市热那亚是个繁华的港市,船舶辐辏,商贾云集。这里有着太多的各色人等和太多的异国奇珍,这一切都让年轻的哥伦布好奇、向往。

久而久之,哥伦布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航海!去发现通向东方的海上之路,去建功立业。

为此,他做了许多准备:除了意大利语,他学会了葡萄牙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学习观察星象测定方位,了解风向、风力、风速、海流、潮汐的规律,识别和绘制海图等;

哥伦布14岁开始了海船的生活体验,见世面,增才干,练胆魄,一系列的“热身”,使哥伦布在热那亚海员中脱颖而出。

年,哥伦布来到葡萄牙,并在葡萄牙建立家庭。当时的葡萄牙全国上下正处于海外探险的热潮之中,航海组织比比皆是,他结识了很多航海界上层人物。对哥伦布而言,真是如鱼得水,恰遇机缘。

正是在葡萄牙,哥伦布确立了“地圆说”的宇宙观,这实在是了不起。那时宗教对世界的解释是,地面海面都是平的,欧洲大陆便是大地的西缘,再向西便是茫茫大西洋,大西洋再向西便是地狱的入口。

而哥伦布坚信大地和海洋组成的是一个球体。不然,何以远方开来的船只总是先露出桅杆呢?他认为,不论从西向东还是从东向西,都可以到达同一地点。而且,据他计算,向西航行到达东方,要比向东航行还要近。

萨拉曼卡的哥伦布雕像。

他手指向西方,意思是——向西航行!

为了实现自己的航海理想,哥伦布到处游说,尽管他雄心勃勃,但依然四处碰壁。

哥伦布将自己的航海计划报告给葡萄牙国王,希望得到他的资助。然而,国王认为哥伦布简直是异想天开,国王甚至把他当作了骗子,觉得哥伦布是在榨取钱财;

一次次的失败后,幸运之神终于向哥伦布露出了笑脸。

经人辗转介绍,哥伦布来到了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面前。伊萨贝拉虽为女流,雄才大略却不让须眉,她以政治家的敏锐意识到,哥伦布的航海计划对西班牙大有裨益。

萨贝拉女王与哥伦布——格拉纳达

就在格拉纳达,女王与哥伦布达成协议

此时的西班牙刚刚结束“收复失地运动”,战争造成的灾难使国家经济遭到重创,百废待兴,通过海外探险获取财富成为当务之急。

哥伦布的计划正合女王心意,她决定资助哥伦布的航海探险。女王力排众议,甚至表示:若国库空虚,愿将朕所佩珠宝变卖,支付航海费用。

年8月3日,哥伦布开始远航,终圆自己的航海梦想,而世界也由此改变了模样!

再仔细看看这个雕像。

明亮的月光下,女王和哥伦布相向而对,哥伦布展开图纸,向女王介绍自己的航海计划,并与女王讨价还价;女王似在认真倾听,并最终与哥伦布达成利益分配原则。

这场交谈,不仅让割裂的世界连在一起,也让西班牙成为那个时代的海上强国!

哥伦布埋葬地--塞维利亚大教堂

后世有不少人对哥伦布颇有非议,觉得是他开启了野蛮殖民时代,对他横加指责,我认为这样的说辞对哥伦布有些不公。

哥伦布的远航是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很有可能就丢掉了性命。他的第一次航行已经为他带来了可观的财富,他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拿生命做赌注。

我以为,哥伦布四次航海的动力还是源于他对大海的热爱,那是他的理想!(纯属个人观点,千万不要上升到政治高度)

好喜欢西班牙城市的名人雕塑,它总能带给我无穷的联想,让我的思绪尽情飞扬!

梨花独自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putaoyae.com/pyjj/52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