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条看似无关的新闻,让5G在行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的走向颇有纵深感。
(1)3月中旬,农民日报的一篇报道指出,在欧洲茶叶贸易中,随着时间推移,“红茶逐渐取代了绿茶的优势性地位”,“但中国红茶在欧盟红茶市场占比不足4%”。
(2)5月10日,联通数科宣布与TradeLens贸易透镜合作。
1
我国有六大茶系,以往,在笔者对茶的认知观中,绿茶比红茶更有分量,或许是因为西湖龙井、碧螺春的名声在外。
红茶属全发酵茶,茶汤红色,甘醇性温,易存储、耐冲泡,是我国第二大茶类。
上述报道指出,“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统计,-年,欧盟(28国)茶叶进口额中红茶占近八成。”
目前,我国红茶主要以小种红茶和工夫红茶为主,耳熟能详的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等,其中,工夫红茶有三大品牌产自福建,坦洋工夫便是其中之一。
《陆羽茶经》有述,“笋者上,牙者次”,“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这两句话简要指出茶叶在采摘、制茶环节需要规范化。
因此,茶园的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提高茶叶质量,优化茶叶出口结构。
2
在联通数科与TradeLens双方合作的新闻稿中,透露了几条重要的信息,如下:
1.双方合作助力其在中国实现正式商业化运营,以确保提供全面集成的、实时且一致的全球集装箱货物物流数据;
2.TradeLens贸易透镜是由A.P.穆勒-马士基(MAERSKb.CO)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联合开发的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物流数字化解决方案;
3.中国联通物联网研究院院长、联通数科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海锋认为,借助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开展数字化运营,实现供应链服务标准化、可视化、智能化,助力打造内外联通、可信高效的物流网络;
4.TradeLens贸易透镜汇集来自全球供应链生态系统,包括货主、航运公司、港口和多式联运等参与方的数据,旨在通过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替代传统的手工及纸质文档,实现数字化价值转化。
5.TradeLens贸易透镜生态系统于年启动,现在已有多个组织机构加入,包括航运公司10余家,涵盖多个港口和码头的数据,TradeLens贸易透镜已经跟踪了万集装箱的运输、20亿个事件和大约1万个已发布的文档。
6.根据马士基的估算,每三个出口集装箱中就有一个从中国出口,而每六个进口集装箱中就有一个进口至中国。
……
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数字化物流贸易生态圈的构建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重要性。
中国联通面向行业市场,拥有多个5G灯塔优质客户,其“5G应用创新联盟”汇聚了超过家联盟成员的优势资源,5G已应用于多个智慧港口的作业当中,包括神华黄骅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福州港、宁波舟山港等等。
3
目前,大多数欧洲市场以消费红茶为主。
据农民日报报道,在欧洲饮茶大国中,除俄罗斯、葡萄牙等个别国家生产极少量茶叶外,其余均为非产茶国家,茶叶消费均依靠进口。年,欧盟红茶进口额6.4亿美元,进口量为20.1万吨。
虽然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茶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2/5,但对主要消费市场欧盟的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上述报道还提及,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大和更新农药残留检验项目,对我国出口茶叶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
工夫红茶以原料细嫩、制工精细而闻名,鲜叶要求芽叶肥壮、无损伤、不带鱼叶和鳞片,采摘标准以一芽二、三叶为主,鲜叶进厂后还要进行检验分级。
早在年,福安坦洋村试制“坦洋工夫”红茶,年“坦洋工夫”红茶荣获万国博览会金奖。
福安市坦洋茶场创建于年,是以生产坦洋工夫红茶为主导产品的国有农垦企业,也是福建省地方标准“坦洋工夫红茶综合标准”DB35/T--的起草单位,茶叶年加工量达吨以上的初、精制厂各一座,为茶叶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科技示范推广实体。
4
由于红茶制作时在萎凋、干燥环节,水分被蒸发,更易在长距离运输中保存,且红茶更耐冲泡,加入牛奶后契合欧洲人的饮食习惯。
在国内,工夫红茶从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到精制等经历十多道工序。在采摘之前的栽种环节,茶园不仅需要满足茶叶生长的地貌、气候、土壤等天时地利先天条件之外,还要精准灌溉,及时有效预防虫害。
福建省宁德福安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十大重点生态产茶县、全国最大的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工夫红茶的发祥地,茶业是当地优势主导产业,也是民生产业。
在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数字研究所的指导下,中国联通与福建农垦集团通力合作,联手打造了全国首个5G智慧茶园。
在福安坦洋村亩茶场上,包括5G、云计算、物联网、云计算在内的泛在连接+算力,正助力科技种出好茶叶,智慧农业惠及民生。
5
目前,坦洋茶场5G智慧茶园可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可视化管理,其综合解决方案涉及8大模块,包括病虫害预警、远程诊断、环境监测、智能灌溉等,有效保障了茶叶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效率和人力成本。
农民不仅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茶园现场的实时画面,也可以根据气象、墒情等数据,远程浇水施肥。
通过智能灌溉系统,根据茶山环境实现智能、自动化灌溉和远程控制,可科学施肥一体化精准灌溉,减轻病虫草害,减少农药使用,实现节水省肥、省工省时、减轻病害、控湿调温、水肥均衡、增产增效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目标。
以往,原本需要工作人员上山花几天时间解决的问题,现在不到半天就能解决了,既高效,又精准。
茶叶春天最怕霜冻,夏秋最怕虫害。
以往,茶树被虫子咬的只剩“火柴梗”,如今,通过联通5G连接一排排小眼睛(摄像头)前端采集,实时实现园区虫情信息自动采集和监测工作,以及植保信息的动态定位采集,数据自动上报茶园综合管理平台,实时更新和可视化显示,快速准确预测监控区的病虫害爆发情况。
专家可在远方通过电脑或手机诊断虫情,将病虫害扼杀在摇篮里,精准地指导生产,保持茶青产量稳定、提升茶叶产出品质。
6
与此同时,5G智慧茶园建立了安全生产溯源系统,实现了“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追”的食品安全管理高标准,而现场设立的环境监测站将让消费者购买茶叶前打消疑虑。
福安市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余成法表示,现在的消费者对茶叶质量安全非常重视,公司可以通过智慧茶园系统把全部可视化的生产过程完整地展现给消费者,对提升茶园管理水平、提升农垦茶叶品质、宣传福安茶叶品牌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
此外,面向智慧旅游,围绕“绿水清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战略,茶园建设了导航式和中控中心综合性展示,让更多游客从互联网即可了解农垦茶园的美丽景色;基于安全广播服务体系,线下游客可及时听到旅游注意事项,寻人找物信息等。通过数字化管理重塑茶园,提升茶园运营管理水平。
福安农垦是农业农村部支持的国家数字农业技术应用基地项目,也是福建省级现代农业智慧园项目,借助国家数字农业试点县项目建设,福安农垦希望进一步加强与各方合作,提升福安茶产业数字化水平,打破信息孤岛,贯通全市乃至福建、全国茶业数据,为政府决策、科研院校、茶企茶农、社会公众提供茶叶全产业链数字服务,让数字赋能当地民生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5G+观察系列文章:
·5G+观察(1):从能级跃迁看智慧矿山数字化转型之路
5GSA对5G/蜂窝物联网/前沿技术保持长期